從建築的角度看時尚, 用時尚的眼光品建築
兩位牛人前後腳蓋了兩棟非常相似的房子,並且這兩個作品都成為影響現代建築史的傑作,這樣罕見的事就發生在現代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和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身上。
范斯沃思住宅(Farnsworth house)無疑是密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這個玻璃屋中,他淋漓盡致地踐行了“少就是多”的設計原則。不過范斯沃思住宅並非密斯的自宅,密斯將這座他一生中非常少見的白色調作品獻給了與他有緋聞的女醫生范斯沃思(雖然兩人後來因這座建築而交惡);
而菲利普·約翰遜則在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為自己建了座相當類似的玻璃屋,並一直以此為居所,直到2005年以98歲高齡離世。如今,約翰遜的這座玻璃屋連同周邊其他私人建築作品一起向公眾開放,成為展覽及藝術公園。
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的玻璃屋
密斯的范斯沃思住宅(Farnsworth house)
1945年,密斯把建玻璃屋的想法說給他的好友約翰遜聽,不過約翰遜當即打擊他說沒有實墻的住宅意味著沒有房間,其方案基本不可行。然而菲利普·約翰遜卻在1949年參照密斯的想法蓋了一座玻璃屋自宅---甚至比密斯自己的作品范斯沃思住宅提早了近兩年建成。在這件事上,約翰遜似乎有點不厚道,不過約翰遜並不諱言玻璃屋的想法來自密斯,之所以建一個玻璃屋隻是為了表達對密斯的仰慕之情。還好現代建築史從未否認密斯對玻璃屋的首創版權,范斯沃思住宅哪怕引起再多爭議也是眾所周知的國際式開山之作。
菲利普·約翰遜的玻璃屋擺放著密斯設計的椅子和餐桌
約翰遜購買了一幅Poussin的田園風光畫放在客廳
約翰遜與Richard Kelly合作設計的落地燈
密斯的范斯沃思住宅裡當然也少不了密斯的家具
當時的密斯應該是挺鬱悶的,在美國地頭上,約翰遜對他開創事業有重要的提攜之恩,無奈之下也隻能敢怒不敢言。直到多年後兩人合作設計西格拉姆大廈時,密斯終於借酒消愁,在約翰遜的玻璃屋裡狠狠發泄了一通對這個拷貝版本的不滿,據說不久後的兩人分道揚鑣。
1955年密斯與約翰遜合作設計西格拉姆大廈
拋開這些恩怨和八卦,兩座對現代建築史產生重要影響的玻璃屋,到底誰的少更多?
WHOSE LESS IS MORE
平面
從平面上看,密斯范斯沃思住宅由平臺和主體建築兩個長方形組合而成,房間內固定實體部分佈置在中部,包含兩個浴室,廚房及設備間。
約翰遜的玻璃屋平面形式更簡潔,固定的圓形內核是浴室與壁爐,除此之外均為開敞空間。
立面造型
范斯沃思住宅主框架為白色,建築架空於基地之上,整體層次豐富,輕盈飄逸。約翰遜的玻璃屋主框架為黑色,直接坐落於地坪之上,外形相對樸拙但與環境更為親近。
密斯的范斯沃思住宅的架空式處理
約翰遜的玻璃屋牢牢落座於地面
作為密斯傳世之作的范斯沃斯住宅因為業主的一紙訴狀間接宣告了國際式的形式感,造價與使用者人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而身為自己業主的約翰遜卻安然在他的玻璃屋中度過了近60個春秋冬夏,舒服不舒服應該隻有他自己最了解。約翰遜一定也受過玻璃屋功能使用上的困擾,隻是對不缺錢的他來說玻璃屋更像是接待朋友的客廳。在玻璃屋建成之後的歲月裡,約翰遜不斷在其周圍加建各種不同功能的小房子並同時實踐自己新的設計想法。待他離世時,這塊49英畝的地上已經有了他設計的不同風格與功能的10棟作品。1997年,約翰遜的玻璃屋建築群被宣佈成為美國國家歷史名勝。
約翰遜玻璃屋建築群的其他建築
磚屋(Brick House),1949
磚屋與約翰遜的玻璃屋同年建成,形式卻截然相反。相對玻璃屋的通透,除了幾個圓形的窗洞之外,磚屋幾乎全封閉。1953年重新裝修後,磚屋作為客房的功能存在,在兩個強烈對比的形式和空間中切換的約翰遜仿佛玩著自己的遊戲。
美術館(Painting Gallery),1965
美術館是覆土建築,約翰遜用它來存放自己畢生收藏的現代主義畫作。之所以做成覆土的形式,約翰遜解釋道主要是為了不影響玻璃屋的視線。
雕塑館(Sculpture Gallery),1970
約翰遜雕塑館的靈感來自於層層疊疊的希臘村莊。建築平面由一系列互成45度角的方塊組成,約翰遜對自己的這一作品非常滿意,甚至一度考慮從玻璃屋搬到這裡居住。
工作室(Studio),1980
1980年建成的工作室隻有一個房間,是約翰遜的工作間也是圖書室。約翰遜稱它為景觀中的一個“事件”,建築形式同樣封閉,主光線由圓錐形頂部進入。
怪物(Da Monsta),1995
怪物是這組作品中最晚完成的。晚年的約翰遜受朋友弗蘭克·蓋裡與彼得·艾森曼的影響,建了這座名為“怪物”的房子。“怪物”一詞源於約翰遜與建築批評家 Herbert Muschamp的一次談話。
作為第一位普利茨獎的得主,菲利普·約翰遜(Philip Johnson)的成就至今仍然存在爭議。但為自己蓋了這麼多房子的他無疑是自己最好的業主,整個玻璃屋建築群的建設像一部有劇本的連續劇,轟轟烈烈地演了建築師的一生,最後成為集合建築,繪畫,雕塑與藏書的藝術公園,歸於公眾,完美。
(未完,待續)
/news/9n3355
玻璃屋建築-01